固定
关闭
head_banner

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制造业的链主企业——《财富》专访中科时代创始人、CEO马君

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制造业的链主企业——《财富》专访中科时代创始人、CEO马君

2025 - 09 - 03

 

1981年8月12日,美国IBM公司推出了IBM5150,这被视作世界上第一台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很快,工业界的客户向IBM提出了需求——工厂的生产线上也需要电脑来提高生产效率。三年后,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电脑IBM5531,在IBM的官方简史中,它们形容这是一台适用于工厂环境的、相较于PC具有更高可靠性和精度标准的电脑。“我们从Automation(自动化软件),也就是工业PC的大脑起家。”在中科时代上海研发中心,刚刚入选“2025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的马君博士接受了《财富》(中文版)专访。访谈中,这位公司创始人兼CEO自信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链主企业。

 

640.webp

  

做中国的“上帝之手”

 

2017年11月23日,长沙召开全市产业链工作动员部署会,提出全市在各个省级以上园区设立22个产业链推进办公室,由20位市级领导担任“链长”。这是“链长制”首次在中国大陆落地。而马君博士在访谈中提到的链主企业则是“链长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链主企业通常由产业链中市场自发形成的龙头企业担任,承担协同推动重大规划、政策及工程项目落实的职责。

 

而《财富》(中文版)到访中科时代的那天,马君博士刚刚才和同事们一起庆祝完中科时代四周岁生日。“2020年,我观察到中国在各个领域都逐渐崛起,然而在几个规模最大的赛道,比如芯片,我们还是会被西方在技术领域‘卡脖子’,这其中也包括了工业自动化领域。德国有最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大约1300家,美国有330多家,而中国只有67家,而全球的隐形冠军企业中大部分都属于工业领域。这说明,在工业领域,我们的上市公司,我们专注于To B行业的公司很多很大,但并不够强。”

 

马君博士提到的“隐形冠军”,来源于德国人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于2016年出版的著作《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具体而言,隐形意指不为普通个人消费者所熟知,而冠军意味着其能在某一细分领域取得绝对性的主导地位或压倒性的市占率优势。譬如来自瑞典的食品和饮料包装巨头利乐,仅2012年就生产了1,732亿件包装,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对这个名字非常陌生,但现代人餐桌上的绝大部分纸盒饮料,譬如蒙牛等乳制品公司所售卖的纸盒装牛奶,几乎全部来自利乐。

 

“在隐形冠军之上的,就是能够在工业市场做到控场的巨头,这些巨头不仅能像隐形冠军们一样占据产业链上游的优势地位,而且在普通消费者心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德国的西门子,或者日本的三菱重工。在行业内,西门子被称为上帝的左手,三菱被称为上帝的右手,我们也希望能像西门子一样,进入到行业内最高端的领域,做中国的‘上帝之手’。”马君博士向《财富》(中文版)表达了公司未来发展目标。

 

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同样重要,刚创立不久的中科时代也深知这个道理,在成长为中国的西门子之前,他们选择了一个很现实的目标,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隐形冠军——德国倍福Beckhoff。这家来自德国威尔市(Verl)的工业自动化公司,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已然成长为该领域无可争议的头部玩家。

 

“我很擅长构建团队”、“创业第一重要的是赛道,第二就是团队。”马君博士在接受《财富》(中文版)专访时表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和清华大学的马君博士,在访谈中表现得不似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性创业者,他本人十分强调团队建设。

 

在马君博士的带领下,中科时代构建起了一支专业且饱含激情和动力的团队,这帮助中科时代迅速构建起了丰富的产品矩阵。

 

“这是中科时代产品矩阵的两大块——Automation和工智机,其中软件部分包含了操作系统和集成开发环境,我们在其中实现了3-400个功能模块;工智机对应的是传统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各类PLC、PAC、IPC工控机等,在对其软件化和智能化后,我们称之为工智机。”当《财富》(中文版)的问题开始涉及技术细节时,马君博士仿佛打开了话匣子,“这两块是整个工业自动化的大脑,实际上是所有机器人流水线动起来的核心。”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经常讲工业软件很重要,要避免相关领域被‘卡脖子’,中科时代为中国提供了两个关键性的通用工业软件,第一个是工业操作系统,第二个是集成编程环境。”马君博士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丝自豪,“过去中国是没有有影响力的工业操作系统的,都是基于Linux生态或是Windows生态;编程环境也几乎都是用外国的,CODESYS、Beckhoff、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等公司瓜分了这个市场。这些曾经都是严重卡脖子的内容,足以证明Automation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地位。不过,中科时代可以把它做得很好。”

 

有大脑,自然就会有四肢。马君博士告诉《财富》(中文版),从Automation起家的中科时代,如今已然开枝散叶,踏足整个工业自动化流程。“一般来说,我们将工业自动化的四肢划分为三块——IO(输入输出设备)、Motion(伺服器和电机)和传感器。这三大块构成了我们标准化的产品,这是整个To B生意里的最上游。”

 

短短四年时间,中科时代已经形成了以自动化系统和工智机为核心,囊括输入输出设备、伺服电机系统和传感器在内的工业自动化产品矩阵。在访谈中,马君博士曾提到中科时代非常尊敬行业内的前辈们,无论是Beckhoff还是西门子,都是中科时代学习、追赶并试图超越的对象。

 

“我们和行业冠军互有优劣,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科时代已经和前辈们处于同一水平层级。”马君博士是如此表述的。

 

做产品驱动的长期主义公司

 

当我们回看人类计算机技术的历史,施乐实验室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词。这家来自美国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同样是“隐形冠军”,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与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商,施乐的实验室里发明过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以太网等等一系列改变人类社会进程的技术,这其中也包括了GUI(图形交互界面)。

 

1979年夏天,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第一次来到施乐实验室,他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GUI。被震惊到无以复加的乔布斯从施乐“引”来了这项技术,并发布了第一代Mac电脑。“施乐就坐在金矿上,自己却不知道。”乔布斯说。

 

在《财富》近百年的历史上,我们见证过无数伟大的企业曾孵化过足以改变人类历史的领先技术。然而,并非所有的技术初创者,都能将技术转化为开启财富金矿的钥匙。

 

“我认为中科时代最强的特点是一家产品驱动型和文化驱动型的公司。我个人也总说,一个伟大的公司,一定是一个有极高品位的产品级的公司,比如苹果,比如微软,比如大疆无人机,这些公司都诞生了足以垄断全球细分领域的顶级产品。”当《财富》(中文版)问及马君博士如何平衡公司内部技术与市场之间的健康张力时,马君博士不假思索地向我们阐述了他眼中的愿景:“我们要做最好的产品。”

 

要做最好的产品,要做最伟大的产品。马君博士和中科时代的目标不可谓不大。面对远大的理想,光有野心并不够,背后日复一日的坚实投入才是马君博士和中科时代的底气。

 

“我们公司每年以三倍的速度增长,我们在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都能够实现我们自己的承诺。从增速上来说,中科时代比西门子和Beckhoff进入中国市场时的增速还要快。”马君博士告诉《财富》(中文版):“我们用四年时间做到了中国一级市场的第一。”

 

如此增速下,资本市场对于中科时代的认可日益加深。穿透中科时代的股权图谱,其中不乏大量金光闪烁的机构名字。“我们的股东质量和股东数量是近几年工业自动化行业最好的,我们拥有很多国家队,母基金,以及顶级VC”,马君博士说:“但我们不急。”

 

在马君博士看来,中科时代的“不急”,源于中科时代的德企背景:“我们德企背景的人员非常多,从比例上来讲应该是中国自动化圈子最多的。德国市场不像中国市场这么热,这么喜欢追逐热点,他们更多的是沉下心来,以长期主义去打磨自己的产品,而非一直处于浮躁的状态。”

 

马君博士的长期主义不是说说而已。在他们的努力下,中科时代不仅稳步增长,而且已经悄悄完成出海和全球化,在全球自动化行业的大本营德国,中科时代已经开设了中科时代德国公司,在俄罗斯等多国市场也有建树。

 

“我们已经完成了1.0阶段。”马君博士说,“中科时代的2.0阶段是IPO之前,我们会让全行业看到,中科时代拥有最好的营收、净利润率和PE增长潜力。至于未来的3.0,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中科时代会变成中国制造业的链主企业。”

 

“坚定看好计算机化的自动化。”访谈的最后,马君博士的话语掷地有声。

 

文章来自《财富FORTUNE》,已获得白名单转载授权